How We Got to Now:今天从时间与智慧的洪荒中而来

How We Got to Now: Six Innovations That Made the Modern World Book Cover How We Got to Now: Six Innovations That Made the Modern World
Steven Johnson
Riverhead Books
Reprint edition (September 22, 2015)
320

From the New York Times–bestselling author of 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and 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 a new look at the power and legacy of great ideas.

作者:汪婕舒 | Jieshu Wang


今天要推荐的书是:How We Got to Now: Six Innovations That Made the Modern World by Steven Johnson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是斯蒂芬·约翰逊(Steven Berlin Johnson),一位出生于1968年6月的美国科普作家。

Steven Berlin Johnson

约翰逊的专业是符号学,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了英语文学。目前,他共写过9本书,其中包括畅销书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The Invention of Air、The Ghost Map, 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Mind Wide Open, Emergence和Interface Culture。他还为《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写过很多文章。目前和他的妻子和3个儿子生活在加州的马林郡。

– 关于本书 –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科普读物。实际上,它是2014年PBS电视台拍摄、并于秋季上映的一部六集同名纪录片《How We Got to Now》的伴侣书。这本书和这部纪录片,完全可以分开来看,都能得到有趣的体验。

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叫“蜂鸟效应”(hummingbird effect)。

我们都知道“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引起一场龙卷风。”

这是混沌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最初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

本书作者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万事万物之间,也有类似的效应。比如说,在白垩纪,花儿开始进化出彩色和香气,吸引昆虫来传粉。漫长的时间过去了,花朵的花蜜越来越多,越来越甜蜜,引发了另一种动物的进化——蜂鸟。

这种娇小的鸟儿逐渐进化出非凡的飞行技巧和与之相适应的身体结构,能悬停在空中,用极度细长的喙吸食花蜜。植物的进化,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甚至改变了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作者把这个过程称之为“蜂鸟效应”。他认为,蜂鸟效应和蝴蝶效应的不同之处在于,蝴蝶效应的过程是一片混沌,你无法说清其中的逻辑链条,但是蜂鸟效应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往前追溯,正像人类那些无意中迸发出来的灵感,也能改变整个世界。

书中,作者选取了6个他认为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科技革新。这6个革新,并不只是6个发明,更像是6条神奇的线索。从横向来说,它们构建了今天的科技、文化和经济生活,从纵向来说,它们串起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和现代科技,形成了一条时间上无限延展的路径。

这6个革新分别是:

  1. 玻璃
  2. 制冷
  3. 记录声音
  4. 清洁
  5. 时间

比如说,对于第一个革新——玻璃,作者讲了这样一个让你脑洞大开的故事:

彗星→埃及法老→文艺复兴→互联网时代

2800万年前,一颗彗星在埃及上空的大气层中爆炸。这次爆炸产生了惊人的高温和高压,融化了地面的二氧化硅,冷却后凝成粒粒天然玻璃,散落在撒哈拉沙漠,这就是著名的“利比亚沙漠玻璃”,成为古人心中的珍宝。

利比亚沙漠玻璃

 

下图是埃及法老图塔卡蒙的一枚胸饰,中间黄色的那块就是其中一颗玻璃。

图塔卡蒙的胸饰

人类热爱光滑锃亮的物品,受其启发,开始学习制作玻璃器皿。

1204年,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陷落,许多玻璃手艺人坐船穿越地中海,逃到了威尼斯。由于制作玻璃需要高温,而威尼斯的房屋大都是木制的,所以他们的玻璃作坊引起了很多火灾。于是威尼斯政府将所有玻璃手艺人驱逐到一座叫Murano的小岛(也叫玻璃岛),不允许离开。

威尼斯的玻璃岛

之前各自为阵的玻璃艺人,在岛上互相切磋,技艺大涨,玻璃工艺突飞猛进。与此同时,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普通人也能看得起书,许多人才发现自己有远视眼,激发了对眼镜的需求,促使玻璃手艺人研磨出各种各样的透镜,进而发明出显微镜和望远镜,把微观世界和深邃宇宙展现在人类面前,引发了科学发现的井喷。

胡克用显微镜观察后画下的跳蚤

精细的玻璃制品不仅扩宽了人类的眼界,还带来了基于玻璃的新材料。后来才有了:用在空客A380的特种玻璃纤维,用于通讯的光纤,你手中的iphone手机屏……

这一切的起因,都在前几年发现的一颗黑色小石子中得到了答案。它是这颗彗星的彗核遗骸。从它身上,人们了解了这颗爆炸前的彗星,才恍然悟出了利比亚沙漠玻璃的来源。人们把这颗黑色石子命名为“Hypatia”,这是古希腊一位女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黑色石子

 

一次看似偶然的彗星爆炸,竟然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当然,这条路径绝不是唯一的。考古学证据显示,最早开始使用天然玻璃的人,除了古埃及人以外,还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文明。因为,除了彗星爆炸,玻璃还可以在其他高温高压的环境中产生,比如火山爆发、闪电和陨石等。不管历史选择了哪一条路径,它都一步步,从偶然事件中,流淌出人类的灵感,再汇聚成改变世界的湍流。

这就是玻璃的故事。剩下还有5个关于制冷、记录声音、清洁、时间和光的有趣故事,你来自己发现吧!

读完本书,你也许会有所感触:今天从何来?它来自过去每一个闪光的瞬间。

– 其他评论 –

Johnson is one of the world’s best chroniclers of innovation and in this book he brings a plethora of insights. — Matt Ridley Sunday Times

 

Readable, entertaining, and a challenge to any jaded sensibility that has become inured to the everyday miracles all around us. — Peter Forbes Guardian

 

Elegant, one of the most persuasive advocates for the role of collaboration in innovation … Johnson’s erudition can be quite gobsmacking. — Philip Delves Broughton Wall Street Journal

 

Steven Johnson is the Darwin of technology. Through fascinating observations and insights, he enlightens us about the origin of ideas. — Walter Isaacson

 

Steven Johnson has an eye for the most interesting new ideas. — Steven Pinker

 

In this nimble history of invention, science writer Steven Johnson reframes ubiquity by focusing on six unglamorous innovations that triggered vast social transformation … this is a many-layered delight Nature A first-rate storyteller. — The New York Times

 

A clever and subtle writer. — Economist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